济南金试力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固话:0531-87515312
电话:18615627118
邮箱:jinshilitest@163.com
网址:www.jinshilitest.com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28988号
电子引伸计的正确选择与应用
在做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中,关于材料变形的测量,使用的仪器就是测量材料变形的静态电子引伸计。这种引伸计也叫应变片式引伸计。引伸计是感受试件变形的传感器,主要用于试样变形较小的试验,如测定材料弹性模量和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等。它的规格一般按其标距和测量范围来区分。例如,引伸计,其标距是50mm,测量范围是10%(5mm)。对于不同的试验对象,应选用不同规格的引伸计。
一、使用技巧1.1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引伸计安装固定现在通常的弓|伸计安装固定方法是使用橡皮筋,使用橡皮筋在试样上固定引|伸计也有很多技巧。
主要的有以下四点:
1)松紧适度。-般是在把橡皮筋拉长到最大长度的80%左右或原始长度的4倍左右下使用。
2)缠绕圈数适度,缠绕过少则缠绕力不够,刀口固定不牢;缠绕过多则可能在试样产生较大变形时,刀口在橡皮筋与试样的相对错动时被迫移位,使测试曲线产生跳动。经验表明以“二”形缠绕(2 个单根,每根绕2圈)效果较好。如果橡皮圈的长度不合适,可以在其适当位置打结。2)引伸计的稳定性必须良好。有些引|伸计在正常标定时完全满足精度要求,但停留在测量范围内某-点时就会有漂移,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当然这其中也可能是放大电路的稳定性不好)。
3)环境温度必须稳定,不要用工作台灯近距照射试棒,热变形绝对不可忽视。
4)不可有弯曲应变混杂其中,否则将严重影响测试结果,必要时需要使用平均应变测量引伸计。
5)试棒的加工质量不可忽视。如果测量标距内材料有加工残余应力,那么本应是线弹性的力一变形曲线,就会由于存在残余拉应力的部分材料先期进入屈服状态,从而就会改变测试曲线的斜率,这也就影响了弹性模量的准确测量。
6)引伸计的刀口是易损件,它的磨损、尤其是卷刃,会严重影响测试结果。总之,弹性模量的测量不仅要求要有高精度的测试设备,还必须要有高精度的试样。
1.3使用引|伸计绘制全曲线自动测量延伸率实施中,是以记录下的断裂总伸长率At来确定其断后伸长率A。所以要选用与试棒测量标距相同标距的引伸计。此种用法因为要使用引伸计一直到试棒被拉断,所以,如不采取特殊措施将极易损坏引伸计。为此,试棒的稳固夹持至关重要。
1)必须使用液压夹头或螺纹翠紧连接,以保证试棒在断裂时不会沿轴向跳动,从而不会使引伸计过量张开和受到冲击。
2)试验机机架刚度要大(用大吨位试验机做小试棒),使用丝杠驱动或电液伺服式试验机,以保证试棒断裂时机架的弹性恢复变形尽量小,其移动夹头(横梁)的跳动也尽量的小,这同样是为了保证试棒在断裂时不会沿轴向跳动,从而不会使弓|伸计过量张开和受到冲击。
3)试棒不要太长。较长的试棒在断裂时弹性恢复的长度也大(注意:高强度和低弹性模量的材料也如此),同样在试棒断裂时会对引伸计产生冲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曲线的绘制现在 多采用引伸计和位移计(编码器或直线电阻)接力测量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对保护传感器很安全,也能满足一般测试 的精度要求。但是使用位移计测量的那部分曲线现在多采用由位移量除以试棒的平行长度来折算其相应的应变值。这一计算方法是建 立在拉伸力不再增加,因而机架的变形也不再增加,和试棒也仅仅是其平行长度内在不断伸长,而平行长度外则完全不伸长的假设条件下的。这一假设显然带有一定的正向误差。在这里,如果计算时的Lo不是采用试棒的平行长度,而是将过渡圆弧部分也包括进来,或许会适当减小其折算误差。
1.4材料非比例屈服强度的测量-般金 属材料这两个参数的测量都在1%左右变形下完成。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就应选取较小(例如2%)变形测量范围的引伸计。如果没有这么小规格的弓|伸计也没有关系,使用5%或10%变形范围的引|伸计只要以其2%的变形范围作为满量程进行准确标定,确定其精度满足使用要求就可以使用。事实上,一些相关测试软件就是把一 个引伸计分成大、小几个变形测量范围,经标定后当成几个引伸计来使用的。
1.5应变硬化指数n的测量应变硬化指数n的测量需要使用引伸计绘制拉伸曲线直到zui大力Fm附近,这就要求所使用的引伸计必须有足够大的测量范围,对于黑色金属,一般应该使用50%测量范围的引伸计。这一测试过程,对于塑性比较好的材料而言,只要稍加注意,能够在拉伸接近zui大力点时适时卸下引伸计,就是安全的。
1)如果被测材料的塑性稍差,就要非常小心,必须保证在拉伸即将达到zui大力时立即卸下引伸计,以保证不会因试棒断裂而打坏引伸计。
2)对于使用橡皮筋固定弓|伸计者,可以使用锋利的小刀割断橡皮筋,以提高操作速度。
结语:
金 属材料拉伸试验中,在安装固定、测量弹性模量、延伸率、屈服强度、应变硬化指数等各个方面具有各自的测量技巧。合理使用测量是产生准确实验数据的保障。